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喜报:美术学院美育教育重点培育基地重点课题顺利结题 获评良好等级

近日,从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传来喜讯,由美术学院胡潇文老师承担的湖南省“十四五”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和重点培育基地重点课题《地方高校艺术类人才美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价值和路径探究》顺利通过结项评审,并获评“良好”等级。

这一课题立足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深入探索了地方高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如何通过美育服务参与乡村建设,为湖南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

课题研究成果丰硕

历经三年深入探索,该课题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课题组以湖南武陵山片区民族乡村为实践场域,通过系统调研艺术类人才的专业优势与乡村美育需求,构建起“三维度、双主体、多通道”的美育服务模式,有效贯通了人才培养与乡村文化建设的双向路径。

该模式兼具湖湘特色与时代内涵,在实践中积累了扎实的成果: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3篇,并形成系统研究报告。这些文献生动记录了师生参与乡村美育支教、乡村墙绘、非遗传承等美育实践的全过程,为同类院校开展乡村振兴服务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实践价值显著

课题研究打破了传统艺术教育的“围墙”,让师生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广阔的乡村天地。在张家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课题组指导学生不仅用画笔为旧墙换新颜,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共鸣;更在协助传承人将苗画、砂石画等技艺进行创意转化,开拓了增收新路。课题负责人表示,这种“课题研究+教学实践+社会服务”的三位一体模式,不仅丰富了艺术类人才的培养内涵,更让美育成为乡村振兴的催化剂。

展望未来

本次课题的顺利结项,是美术学院在美育助力乡村振兴领域迈出的关键一步。相关成果已在湖南民族地区初步落地,为乡村建设注入了新的艺术活力。

以此为基点,美术学院将持续推动艺术教育与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鼓励更多师生深入乡野、扎根实践,让美育成为连接校园与乡土的重要纽带,为湖南的乡村振兴贡献独特的艺术力量。

课题结题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这份“良好”等级的评价,既是对过往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在艺术服务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美术学院师生将继续书写更多美的故事。

(撰稿:叶苏漫、一审/校:张业林、二审/校:龙社勤、三审/校: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