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家新颁布的学科及专业目录规定,学院现有美术学和设计学两个一级学科专业,五个二级学科专业,即美术学、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5个本科专业;2017年学院获得优秀本科生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单位,现建有艺术硕士学位授权点两个,其中艺术设计领域涵盖装饰与室内设计、园林与景观设计、视觉传达与数字媒体艺术三个方向,美术学领域涵盖国画、油画、水彩三个方向;此外,学院还有一个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共建硕士学位点。学院现有本科教学班级35个,面向全国9个省招生,现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0余人,本科学生1000多人。有教职工5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8人,客座教授5人,外籍博士教师1人。学院拥有完备的教学科研条件,能够满足广大学子的求学需要。
美术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先导,注重教研教改,各项事业和谐发展。美术学为吉首大学重点建设学科,环境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为吉首大学特色优势专业和服务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特色专业。“十二五”期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十分重视教学条件建设,现有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实验室2个,其中数字化设计艺术综合实验室下设三维数字图形图像室、影视非线性编辑室、数字音频制作室、产品设计实训室、模型实验室;另有美术综合实验室1个,下设电脑辅助实验室(苹果机房)、电脑辅助实验室(PC机房)、以及摄影、陶艺、版画、雕塑、数字媒体艺术等实验室,实验室仪器设备达到723 台件,总价548.03万元,实验用房 17 间,总面积1321.67平方米。另有1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4个师范专业教学实习基地和6个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学院现有专业图书1527册、专业期刊52种、专业音像资料152 种,学院拥有完备的教学科研条件,能够满足广大学子的求学需要。
学院的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注重产学研的合作。先后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分别为:《湘、鄂、渝、黔边区少数民族艺术研究》(2005年)、《苗族银饰美学价值研究》(2012年)、《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2013年)、《传统文化视野下的湘西少数民族宗教美术体系研究》(2015年);《汉文学中桃花源形象的塑造与现代建构研究》(2017年);《五溪流域女红手艺人的生存现状调查及技艺永续传承问题研究》(2017年)。获得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15项,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4项,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7项,出版学术专著8部,教材10部。近年来,学院教师发表论文共计169篇,其中ISTP收录2篇,光明日报1篇,CSSCI核心论文13篇;发表作品共计236幅,其中CSSCI作品94幅。获得省级教改项目3项、省级二等教学成果奖2项、校级一等奖二项,三等奖成果奖3项、湘西自治州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1项;创作作品入选省级以上展览20余件;20余位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以上专业竞赛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学院积极推动教学改革,不断强化学生美术基础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教学效果十分明显。近年以来,美术学院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有一百八十多件作品获得省部级奖励表彰,其中动画短片《开秧》获第六届国际选片会金奖;动画短片《隧道》获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天上掉馅饼》获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二等奖;《缺一不可》获文化部组织的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大学生艺术与设计展银奖;《民族度假村设计》获得中国建筑学会组织的第三届中国环艺设计学年奖最佳设计方案优秀奖;《老司城土司文化中心遗址环境改造》获“2015第四届中国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大赛”二等奖等等。学院注重学生素质培养,在2015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湖南赛区总决赛获得第二名,在第五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中获得个人一等奖。扎实的技能素养和优秀的社会适应能力,使我院毕业生受到广大用人单位好评,一次性就业率名列学校前茅。
美术学院以“立德树人、崇真尚美”为院训,办学层次定位,以发展本科教育为主,辅以研究生教育。各项工作和谐发展、稳步推进,在“十三五期间”,学院学科专业建设以美术学学科专业为基础,以设计学学科专业为主干,充分利用地域资源,结合当代艺术事业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形成美术学科与设计学科动态、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国际视野的,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以实现在武陵山片区实力最强、质量最高,湖南一流、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学院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