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正文

吉首大学美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时间:2017-09-18 作者:  点击:[]

一、“十三五”办学定位及学科专业发展思路与建设目标

(一)办学定位

1、办学类型定位:教学型。

2、办学层次定位: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为辅。

3、学科专业定位:以美术学学科专业为基础,以设计学学科专业为主干。充分利用地域资源,结合当代艺术事业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形成美术学科与设计学科动态、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

4、培养目标定位: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好)、实践能力强、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国际视野的,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5、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湖南,面向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辐射全国。

6、特色定位:民族情怀,国际视野,文创精神。

(二)发展思路

1、调整结构谋发展。通过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解决学科与专业发展不协调、学科建设与队伍建设不协调、办学条件与特殊专业发展不协调的矛盾。

2、突出重点谋发展。建立以美术学学科为基础支撑,重点发展设计学学科专业为主干的学科专业结构,结合当代艺术事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形成艺术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强化特色谋发展。学科专业建设以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地域资源,加强特色专业群建设,构建与产业链发展相适应的特色专业群建设体系,快速形成区域专业品牌。

4、服务地方谋发展。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不断探索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丰富大学的功能和作用,提升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基本原则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吉首大学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为指导,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向导,以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为目标。按照适应时代发展,服务地方、强化特色、统筹兼顾的原则,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通过调整和优化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教育观念、革新课程体系和人才培育方案,完善教学条件,构建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增强社会服务功能,特别是增强服务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能力的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体系,为美术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任务

抓住我国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机遇,立足武陵山片区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切实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尊重和顺应学科专业建设规律,坚持科学专业内涵建设,统筹学科专业协调发展,凝练凸显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加强学术、教学团队建设,确实做到学科专业结构发展平衡,师资队伍教学科研能力强,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紧密,就业率高等。

以下是学院五年内学科专业建设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顶层设计,进一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在“十二五”期间,针对学院存在学科专业结构失衡和专业偏多等的问题,经学院学术委员会集体研究决定,在“十三五”期间,学院加大改革力度,一是实现以美术学学科为基础,重点发展设计学学科专业为主干的专业结构定位,充分利用地域资源,结合当代艺术事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形成艺术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

二是与时俱进,主动适应地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学院的区域优势和社会产业经济的发展态势,学院在“十三五”期间,一是把设计学科专业属下的四个专业整合成三个专业。把产品设计专业整合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之中,各专业分别拟设两个方向,它们分别是环境设计下设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下设数字影像与动画和数字互动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下设数字界面设计和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二是美术学科增设一个绘画专业,把美术学师范归属于其下成为方向,总专业数4个,根据情况调整专业方向。

(二)加强重点与特色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的办学特色是立足之本,学科专业的特色是学院特色的核心,加强特色建设是学院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充分利用地域民族文化资源,加强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构建与产业链发展相适应的特色专业群体系,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促成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的建设。

多年来,学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坚持以地域文化为资源优势,成绩突出、特色明显。在“十三五”期间,学院拟定把环境设计专业和数字媒体艺术两个专业分别建设成湖南省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

(三)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结构

学院发展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关键,在“十二五”发展建设的基础上,

学院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院发展的首要任务,坚持以引进为主和自主培养为辅的方针,按照学校总体规划纲要,着力学术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加强学科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优化队伍结构,注重质量提升。

(四)增强科研能力,狠抓科研平台建设

“十三五”期间,学院继续处理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不协调的关系,建立科研激励机制,提高科研能力;加强对外联系和高层次科研团队建设,围绕区域文化经济发展,突出地方特色,进行问题研究,积极参加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活动,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联合举办高层次艺术展览和学术研讨会;孵化培育高级(省级以上)学科专业平台,凸显专业特色优势。

(五)发展研究生教育,申报更高层次学位授予权点

研究生教育是美术学院提高办学层次,扩大招生规模的唯一途径,“十三五”期间改革完善现有研究生的教学与管理,加强导师队伍的建设,改革教育理念,提高导师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继续实施美术学专业硕士授权点的备案申报,刻苦经营,修炼内功,为将来有机会申报更高层次的硕士授权点打好坚实地基础。

四、“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目标与措施

(一)师资队伍建设具体目标与措施

1、具体目标

序号

内容

类别

人数

比例%

专人教师总人数

1

现有职称结构

正高

3

8.5

35

副高

14

40

中级

16

45.7

初级

2

5.7

2

学位结构

类别

人数

比例%

备注

博士研究生

1

2.8

截止2017年上半年

硕士研究生

26

74.2

3

人才引进计划

类别

计划人数

计划完成时间

备注

正高

1至2人

“十三五”期间

副高

4至5人

博士研究生

2

硕士研究生

5至8人

4

人才培养计划

类别

计划人数

计划完成时间

备注

国内外学习交流

3至8人

“十三五”期间

正高

2至3人

副高

4至5人

博士研究生

2至3人

2

、主要措施

结合学校“人才强校工程”、“俊彦学者”计划等人才建设项目,强化学院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实施“人才兴院计划”,针对学院师资特点,结合学科梯队与专业建设需要,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以人才引进和自己培养为抓手,加强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教学与科研骨干的力度;二是实施“青年拔尖人才定向培养计划”,对优秀青年人才实行定向培养,根据专业模块设置情况,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学术群体;三是实施老、中、青教师的“传、帮、带”机制,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进步,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学、科研、创作水平的目标。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努力加强实践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专任教师实践创新能力拓展计划”,有计划地安排专任教师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训学习,了解现代市场需求,协助企业进行创新;四是实施制度创新工程,从学院内部津贴分配制度和教师考核制度改革入手,鼓励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学习深造和攻读博士学位;五是实施联合办学机制,加强与国外著名大学联合办学力度,实现鼓励教师“走出去”和名师“迎进来”计划,弥补学院高层次教师紧缺的现象。

(二)专业建设具体目标与措施

1、具体目标

深化专业内涵建设,采取重点建设的方针,学院根据发展进程,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十三五”期间,把现有的美术学专业下设美术学师范和非师范两方向,增强美术学专业建设,司机申报绘画专业,完善学科专业结构不平衡的现象。学院基本形成

以美术学学科专业为基础,重点发展设计学学科专业为主干,充分利用地域资源,凝练特色,加强特色专业群建设,深化课程改革,结合当代艺术事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求,打造精品优质课程群,突出特色建设,到2020年,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突出、内涵深厚的艺术学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

附表2:

美术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计划

专业名称

建设内容

建设期限

建设重点

美术学

(调整)

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下设美术学师范和非师范方向;

司机申报绘画专业。

2017-2019

质量工程、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平台建设。

环境设计

教学理念改革,优化课程结构,课程体系改革,平台建设,质量工程,精品项目建设,增设景观设计方向;

2016-2020

质量工程、省级平台建设、课程体系改革、精品项目建设。

视觉传达设计

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特色课程群建设,创新平台建设,质量工程,更新传统方向,

改设数字界面设计,增设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方向;

2016-2020

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改革、质量工程、平台建设。

数字媒体

艺术

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特色课程群建设,创新平台建设,质量工程,增设

数字互动设计方向;

2016-2020

培养方案调整、特色课程建设、特色项目建设、省级平台建设。

产品设计

文化创意专业群

取消产品设计专业,归属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2018

2、主要措施

坚持市场需求为向导,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核心,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按照科学定位,服务地方、强化特色、统筹兼顾的原则,加大改革力度。一是调整改造与提升原有专业,完善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行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体系,逐步实现新的教育理念和工作室教学模式,克服艺术类高层次专业人才紧缺的瓶颈,大力引进与自主培养专业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二是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与学院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完成美术学专业的改造;重点建设设计类专业,预期在“十三五”期间将环境设计专业建设成省重点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成省特色专业(见表2)。三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加快推进课程群的建设与改革,按一般课程、重点课程、特色课程、精品课程分级开展课程建设,打造精品优质课程群。四是改善实验实训条件,加快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三)学科与学位点建设具体目标与措施

1、具体目标

充分利用美术学院艺术学学科优势,修订学科专业设置及管理办法,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环境设计专业和加强培育凝练数字媒体艺术的专业特色;改革美术学、视觉传达、产品设计三个专业,未来五年内,力争将环境设计专业建设成为省级重点专业,把数字媒体艺术建设成为省级特色专业。扩大现有专业硕士招生规模,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在校学生达60至80人,目前正在进行美术学专业领域艺术硕士授权点的备案申报,力争在2016年下半年申报成功。

2、主要措施

一是抓规划;以搭建平台、汇聚团队、凝练特色、打造品牌为宗旨,做好学科专业的建设规划。坚持走特色化、创新性、可持续的学科发展道路,把有限的学术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学科专业上,同时又注重统筹兼顾、联动协进、整体提升学院办学层次和水平。二是抓导师队伍建设;实现教师向团队集中,团队向硕士点集中,硕士点向重点专业和学科平台集中,学科平台向大的重点、特色学科专业集中。三是抓机制;注重理顺行政与学术、集中与民主、学院与学科、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等权利资源的分配关系,构建责权对等、科学有效的学科运行机制。通过机制创新,全面调动学科专业建设的积极性,提升学科建专业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四)科学研究具体目标与措施

1、具体目标

切实增强承担国家社科研究项目的能力,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层次。到“十三五”末,力争获省级以上社科成果奖5—8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文化部等一般项目(含青年项目)3—6项。进一步提升科研成果水平,在CSSCI收录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5篇以上。加强学术交流,承办国内外学术会议1—2次。科研经费累计达300万元(含配套经费)。

2、主要措施

一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推行科研创新工作常态发展,建立激励机制。支持鼓励科学研究,着力制定向科研倾斜的鼓励与奖励政策,建立学院科研考评考核体系,真正实现学校以学科发展为龙头的战略思想;二是组建科研研究团队,加深对美术学与设计学的理论研究,为设计学、美术学学科专业建设打基础。加强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培养引进,围绕地域特色,确定研究方向,组织科研团队,完善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的团队协同攻关运行模式,实现在重点项目上的突破;三是科研队伍建设工作的重心转向为培养科研领军人才,培养和整合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不断提升团队的科研能力;四是科研成果培育工作的重心转向为多出“成品”、“精品”,即科研工作不能单纯为职称、考评而科研,必须为解决理论和现实问题而进行科学研究,科研成果要为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或现实的决策依据,提升学院科学研究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五)人才培养质量具体目标与措施

1、具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十三五”期间努力实现专业集群的建设。学院构建文化创意专业群,以资源产业链为核心的学科专业集群体系,结合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建立学院人才培养实践平台系统,并就实践能力培养的支撑条件,逐步试行“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即校内三年以专业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课程学习,校外一年在教学实践基地以专业素养、实践技能为主的实践知识学习)。

人才培养突出“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三型一体的培养特色为目标,实施专业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人才培养环节、强化人才培养特色。很抓教研室建设,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5年内力争上省级教学成果奖1-3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2、主要措施

一是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定位,立足湖南,服务武陵山片区,面向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广泛进行校企结合,创新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企业培养应用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二是狠抓质量工程建设,力争在改革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在课堂上要求教师以启迪学生的思想和自主学习为主的教育理念,推行导师工作室制的教育模式,实现探讨互动式教学方法,把实际项目引入教室,把社会问题带进课堂,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设计”,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管理机制。三是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室,加大对学生参与科研、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科研等方面的奖励力度,不断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形成学生主动参与科研、教师乐于指导的良好氛围。四是实施“学生能力拓展计划”,加强青年学生创新、创业导师团建设,聘请成功创业者、知名企业家、高学历专业教师,组建一支专业水平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创新、创业导师团队。五是实施“学生教育创新计划”,建立学生创新激励机制,构建学生教育创新体系。五是继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管理,青年教师上讲台实行“导师制”,安排教学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教师传帮带;教学过程管理与教师创先争优相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教学质量管理实行以学生为主的“测评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与课时津贴挂钩。六是科学制订学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积极引导学生加强专业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和其它素质。七是加强人才培养改革的研究,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撑。

关闭